今天出伏!“加长版三伏”结束,这些养生知识要注意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2023-08-21 05:50:15

今天(8月20日)正式出伏


(相关资料图)

长达40天的三伏天终于结束

今年的末伏时间为8月10日至8月19日。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末伏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民间素有“秋后一庚入末伏”之说。民俗理念认为, 如果末伏在立秋这天之后,那么俗称“秋包伏”;如果立秋当日正好入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当天恰逢庚日,那么就叫“伏包秋”。

立秋当天正逢庚日比较少见,而多数情况下进末伏的时间往往在立秋这天之后。以今年为例,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由于今年进末伏的时间在立秋之后的两日,即俗称的“秋包伏”。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民谚、俗语和老话,如“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死牛”“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等等。那么,“秋包伏”真的会热得哭吗?

“古人根据生活与劳动实践总结出来的这些老话或谚语也是一种经验之谈,常常蕴含几分道理,但我国地域辽阔,再加上长期以来气候变化波动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分析。”由国庆说。

出伏后,天气热不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秋老虎”是否发威。所谓“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时间会热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稍清凉,午后则高温暴晒。

“秋老虎”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有时还会去而复返,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同,长则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短则一周左右。

由国庆表示,虽然“秋老虎”让气温居高不下,但随着空气中的湿度下降,人体的感受会舒服很多。他建议, 出伏后公众仍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补充水分、劳逸结合、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季节转换养生要注意

出伏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过去了

这个季节和气候转换的关键时期

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呢

1.不要太早去晨练

出伏后的初秋时节,温差逐渐加大。

有些人夏天习惯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2.不要穿短裤背心

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

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3.不要整夜开空调

出伏后使用空调要十分注意,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即使要开最好定时,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人体内脏、经络和骨关节,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4.不要熬夜睡得晚

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

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5.及时补充水分

出伏后,出现高温天气的次数依旧不少,身体水分大量蒸发,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

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6.通风也要勤一点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霉菌生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

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

出伏以后选个晴朗的日子,开窗通风,并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助于防霉除菌。

未来两天,济南雷雨频繁

今天白天,多云间阴

今天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

降水概率60%

雷雨时阵风7~9级

今天最高气温33℃左右

明天夜间~21日,阴

21日凌晨至白天中雨、局部大雨

伴有雷电

降水概率90%

雷雨时阵风7~9级

最低气温23℃左右

最高气温30℃左右

最新天气预报

↓↓

济南市气象台今天6时发布的预报:

今天白天多云转阴, 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降水概率60% ,南风3~4级,雷雨时阵风7~9级,今天最高气温33℃左右。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阴, 凌晨至白天有中雨,局部大雨,伴有雷电,降水概率90% ,南风2~3级,雷雨时阵风7~9级,明晨最低气温23℃左右,明天最高气温30℃左右。

明天夜间到22日多云转晴,北风2~3级,最低气温25℃左右,最高气温32℃左右。(来源:新华网 新黄河)